生药党〔2020〕14号
院属各单位:
经学院党委审议通过,现将《生物与制药学院课程思政实施办法》予以发布,请遵照执行。
附件1:生物与制药学院课程思政实施办法
附件2 生物与制药学院课程思政工作小组
附件3 生物与制药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指导委员会
附件4 2020年校级课程思政项目清单
附件5 生物与制药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职责
附件6 生物与制药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项目清单
中共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委员会
2020年9月30日
生物与制药学院党委办公室 2020年9月30日印发
共印:5份
附件1:
生物与制药学院课程思政实施办法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湖北省高等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全面落实湖北省 “五个思政” 和《三峡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及《三峡大学关于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见》的要求,扎实推进我院课程思政工作,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此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及各教学环节育人功能,形成各类各门课程协同育人格局,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强化思政教育和价值引领,充分发掘各门课程思政元素,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形成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建设一批充满思政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高水平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养一批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成果。
三、基本任务
(一)挖掘各类各门课思政元素
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等。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备课授课、教学评价等教育教学全过程,培育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的通识课和专业课。
根据生物医药学科的性质特点,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点。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各类专业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突出培育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耐心专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同时,应注重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
(二)拓展课程思政渠道
各类课程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应根据课程特点和专业培养要求,加大实践育人力度,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发现、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识和行动的有机统一,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化认识、提升感悟、锻炼成长。要适应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要求,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和实效评价。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育人意识,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充分运用入职培训、专题培训、教研活动、专业研讨、集体备课等手段,就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与实施加强互动交流,让每一个教师能够利用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实践教学等方式,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全过程。
充分调动教师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积极性;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计划,落实教师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经费,有序安排教师外出研修、考察、访学、挂职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执教能力。
(四)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注重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首要因素和重要监测指标。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强化所有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理念,并在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等环节中落到实处。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定中要融入“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在各类“金课”的遴选立项、建设、验收和优秀教学奖评审中设置“价值引领”或“德育功能”指标;在课堂教学综合评价体系中设置“价值引领”观测点。
四、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院党委书记和院长任组长,分管思政工作和分管教学工作院领导为副组长,各学科、专业负责人为成员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成立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相关建设项目的推荐、评审、考核等工作,为学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意见和建议。加强制度设计与完善,把课程思政工作制度建设作为学院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全员育人理念纳入学院事业发展的规划之中,强化顶层设计,重点研究制定挖掘用好各门课程思政元素的政策措施。
(二)加强协同联动
设立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教学办、学工办、团委及各学科各负其责,互相协同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机制,构建各学科间任课教师的交流沟通与左右联动机制,定期开展调研和专项研讨,研究提出具体政策和措施,确保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三)强化工作考核
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科学评价,使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全流程、全要素可查可督,及时宣传表彰、督促整改。鼓励各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纳入教学综合评价体系。将各学科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四)提供经费支持
划拨专项经费保障工作开展,通过项目的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进行择优资助,对学校试点或立项课程给予部分配套建设经费,确保专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对于工作开展突出的学科和优秀课程给予奖励。
附件2 生物与制药学院课程思政工作小组
组长:张锐 杨昌英
成员:刘士成 何正权 罗华军 邓张双 刘士平 王慧 龚大春 黄年玉 李晓玲
附件3 生物与制药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指导委员会
主任:刘士平
副主任:何正权 罗华军
秘书:陈 可
成员:张锐 杨昌英 陈发菊 龚大春 周海峰 黄年玉 肖述章 李晓玲 王传华 涂璇 贾漫珂 胥涛
附件4 2020年校级课程思政项目清单
项目编号 |
课程名称 |
项目 负责人 |
项目组成员 |
项目类别 |
预期成果 (其中之一) |
SDYJ202001 |
生物与医药研究生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张 锐 |
杨昌英、何正权、陈发菊、王传华、龚大春、 肖述章、刘士平、张国栋、周海峰 |
专题项目(研究生) |
A:出版课程思政教材1部 B:公开发表课程思政教研论文1篇 C:建成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D: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课程思政典型案例等 |
SDKCSZ202012 |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 |
何正权 |
陈发菊 |
一般项目(研究生) |
SDKCSZ202013 |
高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刘士平 |
吕育财、雷生姣、黄权军、李啸 |
一般项目(研究生) |
K2020017 |
药物化学 |
罗华军 |
邹坤、郭志勇、刘朝霞、李春晓 |
专题 |
K2020018 |
分子生物学 |
李晓玲 |
何正权、梁宏伟、吕坤 |
专题 |
K2020019 |
生物制药工艺学 |
苏香萍 |
龚大春、涂璇、刘朝霞、刘呈雄 |
专题 |
附件5 生物与制药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职责
在课程思政工作小组的指导下,贯彻学院党委课程思政教育思想,统筹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相关建设项目的推荐、评审、考核等工作,促进立德树人工作,为本科生、研究生的课程思政教育提供意见和建议。职责如下:
一、 专家委员会的定期学习与交流,以多种形式组织开展课程思政文件的学习与调研,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执教的能力和水平。
二、 研究并审议学院关于课程思政教育的规划、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等文件,为学院党委的课程思政教育管理提供智库支撑。
三、 指导学院本科生、研究生的课程思政类课程和教学改革课题的立项、建设、验收及质量监控,为课程思政教育的评优评先提供参考。
四、 课程思政类教学名师及金课中课程思政类元素的评审。
五、 为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提供建议,如课程思政类教案评比、第二课堂、实践环节等。
六、 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的修订中提供参考和意见。
七、 在学术委员会的统筹下,依托学院课程思政类研究课题,指导建立面向生物医药学科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
八、 党委领导下的其他课程思政教育相关的工作。
附件6 生物与制药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项目清单
1.建立学习资料库。收集与整理课程思政案例及相关资料,了解各典型高校的成功经验及名师、教材等成果,特别关注基于生物医药学科的相关进展形成的课程思政新模式、新经验。
负责人:刘士平
成员:翟小红 各支部书记 课程思政建设指导委员会全体成员
完成时限:2020年12月
2. 宣传氛围营造。充分利用展板、横幅、橱窗、电子显示屏等宣传阵地,广泛开展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宣传。建立学院网站专栏,宣传国家政策,报道学院课程思政做法。编辑制作课程思政图文解说一点通,制作微信学习抢答平台,以生动活泼的形式组织学习,促进课程思政应知应会人人掌握。
负责人:刘士成
成员:翟小红 朱丽平 金胜红
完成时限:2020年12月
3.深化学习培训:
1)建立课程思政讲坛。结合科技活动月和研究生质量建设年,期聘请校内外专家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讲座,介绍课程思政成功的做法。
负责人:张锐
成员:何正权 罗华军 邓张双 刘士平
完成时限:2020年10月起开始连续开展
2)完善支部、学科及教研室集体学习制度。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支部学习的重要内容,开展集中备课和教学研讨,推动全体教师提升育人意识和课程思政参与度。
负责人:张锐
成员:罗华军 学科书记、主任 教研室主任
完成时限:2020年10月起开始连续开展
3)外出调研学习。组织教师赴课程思政建设先进高校学习成功经验。
负责人:杨昌英
成员:张锐 何正权 罗华军 邓张双 刘士平
完成时限:2020-2021年
4. 课程建设与实施。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修订中体现课程思政相关要求。以一流课程和校教研项目为基础,打造思政精品课程,开展公开课、示范课和微课竞赛。原则上要求年龄在45岁以下的专任教师都应参加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党员与领导干部带头示范。建成一批精品课程。
负责人:罗华军 何正权 刘士平
成员:陈可 相关负责人 课程思政建设指导委员会全体成员
完成时限:2020-2021年
5.成果凝练整理。 督促高质量完成相关课题,建设生物医药学科课程思政案例库,出版高水平理论成果。
负责人:罗华军 何正权 刘士平
成员:陈可 相关负责人 课程思政建设指导委员会全体成员
完成时限:2020-2022年
6.健全保障机制。统筹一流学科、一流本科建设,出台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管理办法,构建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思政督导、激励、考核、质量反馈工作体系。
负责人:张锐 杨昌英
成员:刘士成 何正权 罗华军 邓张双
完成时限:202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