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为收藏联系我们

课程思政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教学 >> 课程思政 >> 正文
三峡大学课程思政实施方案(试行)
作者: 点击数:时间:2020-11-02 17:04:57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育部《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湖北省高等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为全面贯彻落实湖北省“五个思政”和《三峡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扎实推进我校课程思政工作,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学校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及各教学环节育人功能,形成各类各门课程协同育人格局,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提高认识,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充分发掘和运用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建设一批充满思政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高水平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养一批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形成一批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成果。

三、基本原则

坚持顶层设计。根据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总体目标,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对课程思政工作认识,提高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能力,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健全评价体系。

坚持改革创新。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引导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服务于课程思政目标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努力实现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坚持分类指导。统筹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他通识课、专业课的育人作用,明确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内容和方法,分类分步有序推进工作。

四、主要任务

(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提高政治站位,严格执行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认真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打造一批思政课名师示范课堂、品牌课程。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新版本统编教材的使用,并纳入培养方案和教学过程。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活动和“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教研教改课题和课程建设项目的立项建设资助力度。(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1.增强通识教育课程育人功能

根据不同学科性质特点,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人文艺术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育类课程要主动与德育相融合,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健全人格,弘扬体育精神。(责任单位:承担通识教育课程的各学院)

2.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作用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重点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责任单位:各相关学院)

3.开发具有德育元素的特色课程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优势,立项建设特色课程项目。组织知名教授、专家学者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系列讲座,大力宣传我国水利电力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成果,使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组织开展三峡文化、巴楚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激发学生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责任与担当。(责任单位:教务处、、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各相关学院)]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教育与培训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育人意识,加强课程思政与教师思政相结合的培训,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充分运用入职教育、专题培训、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手段,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使广大教师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到每门课程教学过程之中。(责任单位:人事处、教务处、各学院)]

2.发挥思政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示范带头作用

充分利用湖北省委宣传部“理论热点面对面”示范点学校、学校“人生发展设计工作室”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优质资源,发挥好思政教师中的湖北省十佳思政课教师、省市讲师团成员等的引领辐射作用,鼓励思政课教师与其他专业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教研项目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发挥思政教师在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争取创设课程思政的特色。(责任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其他各学院)

(四)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注重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首要因素和重要监测指标。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强化所有课程融入德育教育理念,并在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等环节中落到实处。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定中要考量“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在教材选用上,严格落实马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要求。在各类“金课”的遴选立项、建设、验收和优秀教学奖评审中设置“价值引领”或“德育功能”指标;在课堂教学综合评价体系中设置“价值引领”观测点。(责任单位:教务处、各学院)

(五)工作安排

1.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学校每年开展课程思政专题教改项目的立项建设工作,各学院应遴选1-3门课程参与项目申报,并按要求开展项目建设工作,鼓励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各专业学院的课程思政专题教改项目建设。课程思政专题教改项目的验收须从课程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及典型教学案例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从验收合格的课程中确定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2.完善对课程思政育人评价

学校在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明确要求将课程思政理念有机融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版中。在听课记录中体现课程思政内容,在教学综合评价体系中体现育人指标,使德育元素成为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

3.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鼓励学院以系、专业团队、教研室等为单位开展课程思政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引导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积极参与各专业学院的课程思政工作,发挥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各自优势,凝聚智慧,形成合力,不断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4.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听课活动

在学校和学院各类听课计划中,要有一定比例的课程思政示范课听课安排,重点对融入课程课堂教学的思政教育元素进行评价把脉。对公认教学效果好的课程思政示范课可以以观摩课的形式进行宣传推广,充分发挥好示范课的辐射带动作用。

5.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讲课比赛活动

每年度学校组织课程思政微课比赛,组织专家进行评比,对获奖教师给予一定奖励。在学校优秀教学奖评审中,将课程思政内容作为重要评价指标之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分管思政工作和分管教学工作校领导为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学院负责人为成员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构,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

(二)加强协同联动

加强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务处、人事处、学生处、团委等相关部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其他各学院的工作联动,明确职责,协同合作。各学院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工作的主体作用,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制订课程思政实施细则,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三)强化工作考核

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科学评价,使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全流程、全要素可查可督,及时宣传表彰、督促整改。鼓励各学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纳入教学综合评价体系。将各学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作为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六、本实施方案自颁布之日起施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CopyRight2012   三峡大学 生物与制药学院     AllRights Reserved

电话:0717-6395580   

地址:湖北省 宜昌市 大学路8号  邮政编码:443002